預防危險4重點
吳文毅醫師表示,除非前一胎有過急產狀況,第二胎才有可能提前預作防范。對于新手父母,或者前一胎并沒有急產經歷的經產婦,實在很難預知這胎的狀況,因此要預防確實有其困難。可掌握下列4個重點,時時提醒自己,以降低急產發生的危險性。
6步驟預防準媽媽在家急產 分娩不再方寸大亂
Point 1 了解急產的原因
吳文毅醫師指出,寶寶會提早出來,一定是阻力小。因此大多發生于早產現象,或者胎兒體重過輕、甚至是多產次的媽媽身上。
【經產婦或前胎也是急產】 急產的狀況最容易出現在經產婦身上,這是由于多產次媽媽的子宮頸容易擴張的緣故。此外,若前胎也有急產現象,這胎急產的發生率也會升高。
【曾經接受過不孕癥的治療】 根據歐洲醫學期刊《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&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》的報道指出,接受過不孕癥治療的女性,急產發生率較一般人為高,吳文毅醫師認為,或許是因為接受不孕癥治療者本身可能有子宮構造異常,使得生產過程風險較高的緣故。
【胎兒生長遲緩】 胎兒體重過輕,小于2500克,也容易出現急產。
【使用前列腺素催生】 催生會造成急產的原因通常是因為使用了陰道塞劑,由于陰道塞劑無法調整前列腺藥物進入體內的劑量,若是一次用量過大,就難以控制產程速度。
Point 2 身邊隨時有個人
吳文毅醫師提出,不論是初產婦還是經產婦,都應該在預產期前先將生產包準備好,也不要在懷孕后期獨自一人行動或居住。即使身邊無法隨時有人跟著,也要預備能緊急連絡上的離自己最近的親友電話,以防萬一臨時聯系不上配偶時,也有親友可以幫忙照顧。或者隨時準備產檢醫院的咨詢電話,只要一有問題,可以隨時電話詢問請求協助。
Point 3 足月先催生
吳文毅醫師提醒,很多急產的發生都是因為沒有警覺性,尤其是經產婦,通常印象中誤以為前一胎生得很慢,就忽略了這胎出現急產的可能。因此,最好在有產兆(破水、見紅、有便意)時就趕快去醫院。或者前胎也是急產的產婦,也可在足月(38周)后就到醫院準備催生,降低急產的危險性。
醫師提醒
急產出現時,勿驚慌,懂得隨機應變很重要。吳文毅醫師提及,曾經有個孕婦,在開車到醫院準備生產途中,發現胎頭已經出現,這時干脆直接把車開到附近的消防隊,請求協助,也因此順利度過了危機。
Point 4 必須知道的應變措施
【戶外】 如果真的來不及,不要驚慌,吳文毅醫師表示,“先請他人協助撥打120,是第一步必做的求援”。在等待時,可以讓救護人員在電話中告訴孕婦或身邊的人如何處理,只要撐到救護車到來時,就會有救護人員幫忙處理。
【室內】 若在家中已經感覺胎頭要出來時,則可采取下列措施,降低危險:
1、先找到一個安全平坦的地方,準備干凈的布或大毛巾兩條,一條鋪在平坦的地方讓孕媽媽采取蹲坐或半坐臥的姿勢,另一條則用來當作寶寶出來后給予保暖使用。以蹲坐或者半坐臥的姿勢,打開手掌輕輕壓住陰道與肛門間,讓小寶寶的頭以緩慢的速度慢慢娩出。
2、生產雖然急,但仍必須護著寶寶,用一手護頭讓他緩緩出來,另一手要護著會陰部,以避免過度的沖擊造成撕裂。等寶寶的頭出來后,順著寶寶的身體方向慢慢得旋轉娩出。
3、胎兒娩出的速度通常在頭娩出之后變快,而且因為有羊水和胎脂所以很滑,應小心用干凈毛巾包裹并擦拭。
4、臍帶用橡皮筋或繩子在中間綁緊,再用干凈的刀剪剪掉,注意要留至少距離胎兒腹部5公分以上。
5、通常在胎兒娩出后15分鐘內,胎盤會伴隨一陣子宮收縮娩出,假如沒有,不用急著拉出來,待到醫院再處理。
6、用另一條毛巾給寶寶擦凈口鼻,輕輕拍撫背部讓他呼吸,并做好保暖預防失溫。
假如急產已經發生,依上述步驟一步一步慢慢來,再與小寶寶一道到醫院檢查,會比慌慌張張又手忙腳亂來得好。
生產其實是很自然的事情,通常都能在自然的狀態下順利完成,只是醫護人員的協助可以避免一些可能的危險,或者使整產過程較安全順利,而醫院的種種設施可以使胎兒在出生后立即得到衛生與安全的照護。